有关研究部门发布,从多家单身俱乐部和一些婚恋交友网站显示的资料表明:如今,登记的会员中80%以上是未婚待嫁的女性。编辑身边一位热衷“牵线搭桥”的大姐也由衷感叹:征婚男女比例失调,手里剩女一大把,剩男却很少。一家单身俱乐部的负责人也表示:古话里的“只有剩下的男,没有剩下的女”的现象已经变了,她认为社会中出现了“剩女现象”。那么——
“剩女”是个宝
■贾爱格
如今城市里单身的大龄女青年越来越多,由于她们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,所以人们戏称她们为“剩女”。可她们真是没有男人要的“剩下之女”吗?非也。我一个同事,今年31岁,工作好,人品好,长相也不错,现在仍是单身。同事们都替她着急,可她说,再急也要有合适的人才行。人生大事,关系一生一世,总不能随便找一个不喜欢的人,稀里糊涂把自己打发掉吧?
其实,很多剩女和我那位同事一样,她们多是人才出众的杰出女性,她们摆脱了陈旧观念束缚的绳索,凭借自己的才能打拼自己的事业,在职场前沿引领时尚,独具风骚,早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。她们有个性有思想有事业,她们不是嫁不出去,也不是被男人挑剩下没人要了,而是她们根本就没有看上那些不争气的男人,又不想委屈自己罢了。
许多剩女在不断的行走过程中,曾历经磨难,受过挫折,所以才逐渐让自己的步履变得稳健,昂首挺胸。她们有了足够的信心与资本来自由选择自己的另一半。然而,由于年龄偏大,加上许多男士的雅量不够宽泛,仍保留着传统的择偶观念:找年轻漂亮的女人,找贤妻良母型的女人,找比自己小的女人,找能力不如自己的女人,就是不愿意找成功女性做妻子。实际上,这是男士们的自尊心在作怪,是缺乏自信的表现,是怕女性的强盛给自己带来压力。
其实有担心也可以理解,压力更是一种动力。也许她们不够温柔,可她们更加浪漫而富有生活情趣,她们更懂得生活的真谛。她们经济上独立,对待生活积极向上,有知识,有修养,懂得尊重自己,更懂得尊重别人。因此以我之见,不应该称她们“剩女”,倒应该称她们“圣女”才对。她们不应成为男士排斥的对象,她们是时代的宠儿,她们是女人中的瑰宝,因为有了她们,这个世界才更精彩。尊贵的男士,你们还等什么呢?
我是剩女,我怕谁?
■心静如水
本小姐今年三十有三,白领一族,有房有车,只是目前还没老公,很多人说我是“剩女”,我是吗?我才不是没人要,想要我的人可多了,只是没有合适的,所以我不想稀里糊涂把自己嫁了。我遇到的男人不少,有情有义的没钱,有钱的又无才无德,两项都有的却被人先下手了。干吗非要让我委屈自己?过去我们女人是走不出传统理念的束缚,走不出婚姻的桎梏,而今大不相同了,我们完全可以独立,完全可以不依靠男人去生存,而且生活得更好。男大应当婚,女大当嫁人。但如果真无合适可嫁之人,为何就不能独善其身?难道非要委曲求全不成?嫁人是为什么?为爱情?很多人都承认爱情与婚姻无关。但明知无关,却偏要把婚姻当成爱情的升华去经营,去打造,所以破产和倒闭总是在所难免,亏本也属家常便饭,下岗后再就业,更是难上加难。伟人们就更直接了,一句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”,就下了断言。但人们明知是坟墓,却偏偏有很多人仍是高高兴兴、快快乐乐、迫不及待地要把爱情送进坟墓,套上一个“死亡”的枷锁——解开难,戴着无奈。
嫁不嫁人,法律没有强迫你,自己又何必强迫自己?不嫁人不是道德问题,不是人品问题,也不是生理问题,不违法,也不犯罪,只与自己心情有关。做个新时代的女人,如果没有合适的,宁可今生不嫁人,管他剩女不剩女。不必在围城外心急火燎,也不必在围城里左右冲撞,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。一个人,想吃就吃,想喝就喝,想爱就爱,想恨就恨,想玩就玩。不用在乎谁,不用担心谁,不用对谁负责,只求对得起自己匆匆的一生,也许有一天,时机到了,再幸福地走上属于自己的红地毯。
被“剩下”与男人无关
■张晓维
说起剩女,我的周围还真的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。她们大多是公司白领,有知识、有学历、有修养、有很强的工作能力;能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,有存款,有些人还买了车子和房子;她们很会享受生活,有情调,有追求。她们看起来一切都如意,唯独身边缺少一个男人。
我曾经热心地给她们张罗过相亲会,可是从来没成功过一对。在我屡次当红娘失败之后,我总结了经验,原来,我的那些姐妹们,打心眼里就看不上那些庸常的男人们。不管对方是谁,不管长相、谈吐、家世、工作如何,只要是来相亲的,她们就会从心中对对方产生一种鄙夷:21世纪的男人居然还用相亲这种方式来结识女生,不是身体有问题,就是心理有问题。
就是这种看似奇怪的逻辑,致使这些优秀姐妹的婚姻大事成了问题。交际圈子有限,又很难看上相亲对象。日子长了,便熬成了剩女。
但是,也不能怪人家挑剔,已经挑了这么多年了,就不在乎再多挑两年。用一位“著名”剩女的话说,婚姻大事,就请允许我任性地挑剔一下吧。除此之外,还有另外一种姐妹,她们虽然不是强烈反对相亲这种形式,但是十次有九次在相亲之后都会无奈地告诉我三个字:没感觉。
也许,这些剩女姐妹们所重视的“感觉”就是传说中的缘分吧,那么,就只能等上天的安排了,我们所能做的就只剩下祈祷了。
最后,我以一个资深红娘的身份做个总结:剩女被剩下,真的与男人无关。
■赵爻
妻的朋友,就曾是一个剩女,三十岁了,要才有才,要貌有貌,可就是不嫁。问其原因,她无奈地说,我爱的人名花有主,爱我的人惨不忍睹,算了吧,当一辈子剩女吧。
所谓剩女,大概都是这样,并不是男人们挑剩的,而是自己挑男人,剩了下来。年轻时择偶要求高,挑来挑去,高不成低不就,阅尽了人间春色后,才发现自己的春天已过去。本该开花的季节,总是在含苞待放,等到不开不行了,却发现气候已不适合开花。
剩女,就是那朵晚开的花,等待着迟来的爱。
剩女成为问题,主要集中在城市。剩女,听着有些别扭,但其实大都是都市里的白领,大多冰雪聪明,高学历、高收入,应该是让男人辗转反侧,梦寐以求的对象。可为什么剩下的会是她们呢?
原因不外乎三点:一是女性自身的原因。前面说了,这些剩女大都素质较高,个性独立,对爱情的态度要求完美,她们有远大的理想,追求高层次的生活质量,因此择偶标准相对较高,鱼和熊掌都想得,可出类拔萃的男人总是可遇而不可求,于是蹉跎了青春,想回头为时已晚。二是社会的原因。现代社会,竞争压力越来越大,从求学到就业,给女性的机会就不多,相对来说,女性的成功更需要付出时间的成本,等到要结婚的时候,才发现同龄的男性都“名草有主”了。三是传统的原因。传统的婚恋观认为,婚姻的合理搭配就是“男强女弱”,优秀女性头上的光环总是会让男人望而却步,徘徊犹豫中,渐渐也就青春逝去,知音难觅。
但是,晚开的花,终究还是会开,迟来的爱,终究还是会来。
“剩女”盛行是进步的体现
■耿青
倡导单身主义的女郎愈来愈多,不知是女人们愈来愈有用,还是男人们愈来愈无用。同时,倡导单身主义的绅士也越来越多,不知是男人们越来越自恋,还是女人们越来越没魅力。反正现在剩女数量多于剩男的不争事实,已颠覆了古人“只有剩的男,没有剩的女”的精辟论断。
古代女子父母之命不能违,媒妁之言不能拒。自小从父,既嫁从夫,夫死从子。总之女人的一切是由男人来做主的。生得俊俏的,被父母高价“拍卖”;长得“委婉”的,亦能被父母廉价“处理”。所以,片面地说,因为男人的承受力降低了,才出现剩男;因为女人的束缚少了,才出现了剩女。而如今剩女比剩男多,更能说明先前女人的束缚过于深重,以至于又解放到泛滥的极端了。
“半亩地,一头牛,老婆孩子热炕头”是一种生活概念;“一人吃饱,全家不饿”是另一种生活方式。与其在婚姻里沦陷为俗不可耐的家庭主妇,倒不如单身小资着。理想的男人要有比尔·盖茨的头脑,李泽楷的财富,小贝的英俊,阿杜的性格,梁朝伟的忧郁……每个单身女人都在热烈渴望下一秒的艳遇,绝对相信“最好的还没来临”。所以绝不能为世俗眼光随便把自己嫁掉,一定坚守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”的高贵品质!况且剩女也不乏精品:七仙女倒追了董永、白素贞倒追了许仙、祝英台倒追了梁山伯。于是“钻婆”取代了“剩女”那多少有些嘲讽的不雅之称,单身由原来的大逆不道变得大行其道。归根结底是“半边天”地位提高的表现——都是社会宽容“惹得祸”,但我偏喜欢这被“祸害”的感觉!